【水中復康】全港首個公眾水療池 跟泳池有何分別?

公眾水療池
撰文:Lok Wong | 原文:topick

政府耗資50億元與建的屯門曾咀的污泥處理綜合設施T•PARK,透過轉廢為能附設水療池,下月正式開放讓市民免費使用。究竟水療池和泳池有何分別呢?

甚麼是水療?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床導師蘇俊龍表示,這是利用水的物理特性,即浮力、水流及溫度,透過水中運動以達至物理治療及或運動恢復的效果。

醫管局的資料顯示,水療運動有效治療腰背痛,文獻亦顯示水療運動對治療髖及膝關節炎、類風濕關節炎及痛症等有效。蘇俊龍說,水療以治療膝頭痛症及下腰背關節最為常見。

蘇俊龍指出,一般而言,水療池的溫度介乎攝氏30至35度,略高於人體皮膚溫度。

在治療痛症方面,水的浮力可減少身體負重,配合跑步、踏單車等水中動作,可鍛鍊肌力及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,而溫水本身放鬆繃緊的肌肉,舒展關節。

蘇俊龍說,當水深及腹,可減輕人身體50%重量;如水深及胸,則可減輕75%重量;及肩膀則減輕90%重量。他建議市民使用水療池時應先試用室溫池,以觀察自己身體反應,而在進行水中運動前,亦應諮詢專業人士之意見。

水療亦具運動恢復的作用,不過並非只浸暖水池,而是冷(攝氏13至18度)、暖水池交替使用,浸水時間需按個人體質而定。蘇俊龍解釋,凍水可誘發血管及微絲血管收縮,而暖水則可令血管擴張,交替浸冷暖水可加速血液循環、排走令人感到疲倦的代謝物,達到紓緩身體的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