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游泳趣聞】11個游泳冷知識 其實不是所有游泳教練都會游泳

游泳冷知識
撰文:Lok Wong | 原文:睡前小課堂

(一)游泳池為什麼一定要有深水區?

淺水區和深水區的浮力雖然沒有變,但是阻力會減少。具體來說就是打水產生的水波會向下傳遞到池底再反射回來,對人產生阻力,水越深,反射回來的阻力就越小,時間也越長。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國際大賽的標準泳池都達到了3米水深的原因。

(二)為什麼游泳的時候很想尿尿?

因為心房鈉尿肽(ANP)的釋放。

當人身體進入水中後,水中皮膚尤其是下肢受到水的擠壓,而這種壓力對皮膚表層靜脈血管十分明顯,使血管收縮(冷水也有收縮血管的作用),那麼血管中的血液將會回到心臟,即回心血量增多,這時心房壁將會受到牽拉,可刺激心房肌細胞釋放我們的主角心房鈉尿肽。

心房鈉尿肽再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腎臟,完成它的任務。它對腎臟的調節主要通過三個方面:1.它可以使原尿生成增多,即增大腎小球濾過率。2.使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3.抑制其它作用相反激素的分泌,如:腎素、血管升壓素。

最終使尿液增多。

(三)遇到海難時,使用哪種泳姿最好?

我是學海事相關專業的,根據守則來說是這樣,當落水以後,有救生衣則應採取help姿勢,雙手在前胸交叉,蜷腿,往後仰。保持這個姿勢不動,等待救助人員。因為這樣最節省體能,消耗最少的熱量。

如果沒有救生衣,就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方式,懸浮在水裏,不要盲目遊動,除非你有把握看到並能游到附近的漂浮物或者陸地。

如果不會游泳又沒有救生衣,也沒有漂浮物可以藉助……也別掙扎了,趁最後這幾秒鐘多看幾眼這個美麗的世界,然後默默告別吧。

如果就在此時,救命的船隻趕到了,欣喜若狂的你也不要亂動,他們會主動到你的下風側救助,胡亂遊動只會徒增麻煩。

如果非要在海里遊動的話,在同樣熟練的前提下蛙泳是比較省力的。

當然掉到大海里游100米和10000米沒有太大的區別,因為浪花之中他們根本看不見你。

順便說一句,落水者大多是被凍死的,而不是淹死。

(四)標準比賽游泳池長度,比50米長那麼一點

因為游泳的大型比賽,會在兩端池壁加裝電記板,電記板是有厚度的,所以泳池會長一點。

(五)比賽池深度一般深3米

一般游泳池深水區,最深不超過2米,而大型比賽的游泳池,水深3米,是因為不同的深度,所提供的浮力是一樣,但是打水產生的水波會向下傳導,然後反彈回來,產生阻力,水越深,傳導的時間越長,反射的阻力就越小。

(六)蛙泳其實比自由泳還難

蛙泳里的門道很多,技術動作分的也是很細。把自己的「平蛙」和專業運動員的泳姿作比較,或許你會發現自己根本不會游蛙泳。

(七)跟在別的泳者身後,會游的更快

每個前方的泳者身後會尾隨一股渦流,會讓跟在身後的那名泳者能夠搭上順風浪。他在前面並沒有影響你,你該感謝他讓你游的更快。

(八)插在泳池上的小旗子是幹嘛用的?

肯定的說,這不是為了慶祝,它是仰泳轉身5米標誌線,提醒仰泳運動員快到池邊了。

(九)其實不是所有的游泳教練都會游泳

美國兩屆奧運會代表團的游泳隊教練「謝曼·查伏爾」是一位很傳奇的人物。他曾是「飛魚」施皮茨的教練,施皮茨是在德國慕尼黑運動會中一人獨得7枚奧運金牌的天才游泳選手。而謝曼·查伏爾第一次率隊去參加比賽大獲全勝後,按照美國游泳界當時的慶祝勝利的習慣,將他扔到游泳池中,然而很驚訝的一幕出現了,發現他在水裏掙扎,沒過一會就沉了下去,於是謝曼·查爾夫就成了游泳界有名的「不會游泳的游泳教練」。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執教能力,在擔任美國游泳教練期間,他帶出來的選手共打破62次世界紀錄,打破奧運會記錄74次,創造80次美國全國游泳記錄,獲得16枚奧運金牌,而這麼多的成就,都要歸功於他的執教。

(十)專業游泳運動員平均每次下水成本227元

現在所有的高科技泳衣,在2016年國際上測試的最多下水11次,平均6-8次。一條專業的泳褲在人民幣2500左右,共游11次,平均每次下水227元,現在看來,游泳也不是一項便宜的運動。

(十一)鯊魚皮泳衣不是鯊魚皮做的

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鯊魚皮泳衣,但在聽完以後第一反應都是以為鯊魚皮泳衣是用鯊魚皮製成的。其實並不是,生物學家發現,鯊魚皮表面的V型褶皺,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水流的摩擦力。穿着第一代鯊魚皮泳衣的伊恩·普索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,一舉奪得3枚金牌,鯊魚皮泳衣名鎮泳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