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浮一點,還暖一點。其實救生衣真係有用嫁!
救生衣有一套標準。必須要附合以下條件,先稱得上係合格嘅 “救生衣”
救生衣
1.目的:讓大家能在洶湧海域長時間停留,存活而設計;
2.水中為使用者提供充足浮力;
3.能將失去意識的使用者自行扶正,面部朝上,把口鼻托出水面一定距離;
4.色彩為螢光橙,螢光黃,非常鮮明;
5.救生衣兩肩頭處裝有反光板,讓救助者更容易發現您;
6.救生衣上應該有一枚救生哨子,讓落水者進行哨聲呼救;
7.有穩固吊環,方便運送傷者。
那麼,水上活動穿著的又算不算是救生衣呢? 為了增加多一點浮力,又不失靈活,我們穿著的,叫助浮衣。
助浮衣
1.目的:識得游水,玩水上活動嘅朋友仔帶來額外嘅浮力而設計;
2.有多種款式和尺碼供不同水上活動和不同體型人士使用;
3.色彩除了螢光色彩,還有其他襯色與造型,沒有限制;
4.較為便宜及輕薄,較為靈活。主要在平靜內陸水域使用;
5.不具備自行扶正功能,昏迷狀態下更無法將頭部托出水面。
參加水上活動,如獨木舟或帆船等,都須穿着救生衣,但部份人使用的並非救生衣(life jacket),而是助浮衣(buoyancy aid)。兩者有所不同,選擇時須考慮安全性、環境影響和風險性質。
早於一八五四年,英國皇家救生艇研究所首先採用助浮衣給予救生艇上工作人士穿着,及後發展至充氣式救生衣,並在海戰中拯救不少海軍。目前所有飛機、客輪、貨船等交通工具,都必須提供救生衣給予乘客和機組人員,軍事用途的救生衣更具備防彈及衛星定位功能。以帆船運動為例,在近岸的基本帆船訓練課程,助浮衣給予學員較為靈活的身手。不過,越洋帆船比賽則要求選手穿着救生衣,夜航時救生衣需要加設求救燈及衞星定位裝置,以防選手墮海。
助浮衣和救生衣的最大分別,前者類似一件背心,幫助增加浮力及協助浸在水中人士游泳;後者是在不需要游泳情況下,仍能夠使人仰臥漂浮,救生衣的最大特點在於人體的頭頸後方加上浮力裝置,即使當事人失去知覺,但救生衣也可以令其臉部離開水面,讓人體維持呼吸,避免遇溺。
無論助浮衣或救生衣都必須要貼身穿着,並配備哨子及反光功能,小孩不可以穿着成人的,一旦跌入水中容易鬆脫。如果在網上購買助浮衣或救生衣,需要注意生產地方的安全準則,留意物料及浮力裝置是否合乎標準。從分析過去水上活動的遇溺事件中,穿着助浮衣或救生衣並不能夠百分百保障生命安全。
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
雷雄德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