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抗炎貼士】消委會精選:選購消毒用品有秘訣

消委會,消毒用品
原文:INTERNET

防疫的方法除了戴口罩外,還要日日勤消毒,跟細菌搏鬥。疫情下市面不少酒精消毒用品更被搶購一空,究竟點樣簡先係最好?消委會近日透過《選擇月刊》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,給市民發放選購酒精或酒精搓手液產品秘訣:

1. 60%至95%酒精殺菌最有效

留意產品上標示的酒精濃度需在60%以上,酒精殺菌的原理是具有破壞微生物蛋白質的能力,但如果濃度高於95%,殺菌效能反而減弱,因酒精過速脫去微生物表層水分,形成保護層,酒精難再滲入破壞微生物蛋白質。

2. 查看產品標籤有否含潤膚成分

部分產品除酒精外,加入少量滋潤成分、香料等,例如甘油(glycerol)、蘆薈等,有助紓緩皮膚乾燥,由於加添物質分量少,而且每次用量不多,酒精揮發後殘留手上加添物質問題應不大。或者用酒精消毒後可塗上潤膚霜預防皮膚乾燥。

3. 聲稱殺菌?需要向衛生署註冊

留意標示製造商或代理商資料,方便日後有需要時查詢。因為某些品牌所聲稱殺菌消毒產品標示含酒精,適用於手部,中文或英文聲稱如有「有效除菌」、「殺菌」、「15秒內殺死大部分常見的各類致病菌」、「數秒間殺滅多種細菌、病毒及真菌達99%」等。其實當產品用於皮膚,且聲稱有殺菌功能,屬醫療聲稱,產品需向衛生署註冊。

4. 護手產品無標示含酒精但具殺菌功能?

消委會的市場調查發現一些沒有標示含酒精、但聲稱具殺菌或抗菌劑功能的護手露、護手液產品,由於一些以代號標示,甚或沒有標示成分,資料有限,效用令人懷疑,消委會建議消費者選購資料較充足的產品比較有保障,買前留意有沒有代理商或製造商資料。

不過,頻密使用梘液或酒精搓手液會導致手部肌膚變得乾燥,導致皮膚痕癢、脫皮和長倒刺,加上近日天氣開始轉變,更容易誘發濕疹等情況。
我們在此精選3個護手貼士,讓大家能舒適地清潔雙手。

① 不要用熱水洗手

洗手時,切勿使用太高溫的水,高溫度的熱水會令皮膚上自然油脂一併洗走,雙手容易出現乾燥、泛紅、痕癢的情況。因此,最好使用溫水洗手,能有效保護皮膚中的水份及油脂。

② 避免使用酒精/酒精紙

除了梘液外,部分市民會選擇使用酒精、酒精搓手液等產品來潔手,這些外來化學物質對皮膚有刺激性,容易造成損傷或破壞皮膚組織。有專家指出,酒精或細包裝的酒精紙等產品對皮膚有很大的傷害,會加強對皮膚的刺激,導致皮膚乾燥。相比起來,酒精搓手液會更為適合,因為當中有添加甘油的成分,能有效滋潤肌膚,紓緩經常洗手而導致的皮膚乾燥,相對較為溫和。

③ 洗手後搽抹潤手霜

頻常的洗手會沖洗皮膚表面上的油脂分泌,容易令雙手出現乾燥脫皮的情況,因此在清洗雙手後,可以使用潤手霜滋潤雙手,減輕痕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