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浮潛安全貼士】浮潛雖淺事故多 五大危險須避開

浮潛危險
撰文:Lok Wong | 原文:曲亭亦 / 柳寶慶 @ 新京報

在一般遊客眼裡,與需要考證的深水潛水(水肺潛水)相比,浮潛只要穿著救生衣,戴著浮潛三寶(面罩、呼吸管、腳蹼),漂浮在水面上,又安全又簡單。而東南亞各個海島的浮潛服務多如牛毛,品質參差不齊,有些浮潛導遊給每個遊客發一套簡陋的器具,就直接下海了。

正因為如此掉以輕心,每年浮潛事故頻出,根據DAN(潛水急救聯盟)亞太區調查顯示,大約有一半導致死亡的休閑潛水事故發生在距離海面10米以內,而其中超過50%的事故發生在水面。這幾年,中國遊客在海島渡假時,因浮潛發生的溺水事件也不時被報導。

事實上,浮潛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——浮潛不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動,它包含了漂浮、下潛、上升、排水、換氣、呼吸、自救與器材選擇使用等等的技巧串連,甚至是難度更大的“自由潛水”的基礎。因此當你準備享受浮潛的樂趣時,切不可“輕視”這些水上活動,一定要“知己知彼”,做好多方面準備,避免給自己或者家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。

■ 危險之一:嗆水
▲ 圖/2015.01.18《背包踐客》

所謂浮潛,就是戴上呼吸管和麵鏡,讓你在水中呼吸——聽上去很簡單是不是?但是很多人在浮潛時,會因為浮潛設備使用不當導致嚴重嗆水。當你在水裡暢快呼吸,欣賞水中的瑰麗景象時,可能想不到,呼吸管和麵鏡會突然進水——原因很多,比如佩戴面鏡時笑了;沒咬緊呼吸管;甚至是小海浪倒灌呼吸管——海水突然進入氣管,引起劇烈咳嗽,你想站起來,把頭抬出海面,卻發現無法做到,不由得恐慌起來,從而導致溺水事故。

首先,你要正確地佩戴浮潛工具,佩戴面罩時不要說話或者笑,也不要讓頭髮或其他異物夾在裡面,然後要緊緊咬住呼吸管。其次,在水中要改變呼吸習慣——用口呼吸而不是鼻子,浮潛的呼吸法與游泳不同,會游泳的人也不可掉以輕心。發生嗆水後,要立刻把頭露出海面,所以對那些在游泳池里只會游泳、不會踩水或水中直立的人來說,非常危險!更為專業的做法是及時進行面鏡和呼吸管排水,比如通過噴氣式排水,將肺里的空氣由口中猛地呼出。而這些技術僅靠閱讀攻略是不夠的,最好有教練現場教授,並進行多次練習,直到你能夠熟練掌握技巧。

● 建議:

1、如果第一次潛水,一定要在泳池里練習正確佩戴浮潛工具,並熟悉水中呼吸和水中直立,最好能熟練掌握排水法。救生衣有時是雙刃劍,浮力反而會讓你只能漂在水上,所以要務必繫好所有扣子,並多次練習,確定能在水中直立。

2、儘量選擇正規的浮潛服務,指導人數不要多於10人,而且在下海前領隊有義務教你浮潛技巧和注意事項,如果酒店提供浮潛教學課程,最好參加。

3、腳蹼和BCD(口水肩)有助於提高浮潛的安全係數,但是專業的器具必須掌握正確使用技巧,才能發揮作用,否則反而會引發事故。

■ 危險之二:洋流

浮潛時,洋流是最危險的因素之一。很多人雖然在泳池里是高手,但是缺乏在海洋里游泳的經驗,一旦在陌生的海域遇到海浪或者暗流,也會發生危險。即使是同一片海域,在不同的季節、天氣下,洋流情況也各不相同,平靜的海面下往往隱藏著漩渦、暗流,剛才還是碧海藍天,可能瞬間就掀起巨浪。

最近網上常常提到的離岸流,就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遠離海岸,而且使勁遊也原地不動,甚至越遊越遠。即使普通的潮汐,也會把人帶離海岸,如果水性不佳或者體力耗盡,甚至發生嗆水,事故就有可能發生。此外,海底周圍的暗流和漩渦是最致命的,會把人捲入海底;位於環礁外側的海溝邊,雖然是觀看海洋生物的好區域,但經常會有危險的急流。

● 建議:

1、浮潛前做好功課,瞭解目的地的季節、氣候等,比如雨季時海浪和海流狀況會更為複雜。可以到酒店前台諮詢周邊海況及海流,適合浮潛的區域,留意漲潮和退潮的時間。

2、陰天、雨天或風較大的天氣儘量不要去浮潛。

3、不要光顧著看魚,要不時抬頭,觀察自己所在的位置,以防越遊越遠。

4、推薦學習使用腳蹼,遇到強水流時可以加速推動力,及時逃生。

■ 危險之三:珊瑚、海膽劃傷刺傷

在較淺的浮潛區域行走,有可能碰到水下生物,比如海膽、珊瑚,不僅會劃傷刺傷自己,還會傷害那些無辜的海洋生物。浮潛時注意潮水的漲落,避免因落潮困在珊瑚區。儘量保持浮遊形式,不要因為好奇而觸碰任何水下生物。

● 建議:
戴手套、穿腳蹼

■ 危險之四:陽光

浮潛時,有的遊客為了漂亮,常常會穿比堅尼,但是陽光猛烈,海面無遮無擋,浮潛又大部分時間漂浮在水面,這樣非常容易曬傷,甚至造成中暑。

● 建議:
租用橡膠潛水服,防曬、保暖、有防護性,還帶浮力。

■ 危險之五:高估自己的水性

完全不會游泳的人在浮潛時反而比較安全,那是因為通常會被領隊特別照顧,相反那些自以為水性不錯的人,因為疏忽大意,不知不覺遠離海岸或者團隊,反而會遇到危險。

● 建議:
第一次浮潛,建議緊跟領隊,如果條件允許不妨請私家潛水教練陪護。